<code id="mksm9"></code>

    “雙高”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追求卓越

    信息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點擊數: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簡稱“雙高”)建設重要的落腳點和著力點,“雙高”建設院校要立足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適應性,著力人才培養改革,以人才培養的“卓越”為目標,全面深化教學建設與改革,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拉高“卓越”的標桿

    職業教育發展從具備世界水平到引領世界水平,需要“雙高”建設院校主動拉高“卓越”的標桿,深化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內涵。

    一是在培養定位上拉高標桿。既要滿足多元化的產業人才需求,也要注重個性化的學生發展需求,在產業新的崗位要求和學生職業發展的成長需求之間尋找培養目標定位的契合點。不斷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對工匠型人才的新需要、新需求,以素質本位、實踐能力為導向,培養能夠支撐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是在培養層次上拉高標桿。依托優勢特色專業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深化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內涵建設,打通從中高職銜接教育到本科職業教育的上升通道,提升“雙高”建設院校人才培養的層次和水平。

    三是在教育教學標準建設上拉高標桿。著力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重,建立起一套符合類型教育特征的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標準體系,探索“雙高”建設院校高水平建設的新路,引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發展。

    夯實“卓越”的根基

    職業教育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是有力地解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半p高”建設院校要立足于立德樹人和技術技能培養的融合,不斷豐富人才培養的載體,夯實“卓越”人才培養的根基。

    一是構建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實施“思政教育鑄魂”“通識教育培基”“勞動教育修身”“職涯成長引領”“優秀文化浸潤”等育人計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立德樹人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土壤。

    二是深入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以試點為載體,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貫通、學分互認通道的貫通、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的貫通,開展實施基于輔修專業、競賽項目、綜合測評、職業培訓等模式的學業修習與指導方式,健全和完善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制度與機制。

    三是探索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改革。以“標準引領”“技術引領”和“創新引領”作為人才培養的驅動力,深化人才培養在德技融合、賽教融合、專創融合等方面的改革,通過企業、師傅、學徒雙向互選等形式探索實施項目導師制、現代學徒制、工作室制等多條人才培養途徑,培養更多具備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積極探索復雜技能培養的新途徑,建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方式和新機制,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水平。

    四是打造“產學研訓創”一體化實訓基地。深入探索實體化、混合所有制、引企入校等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增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產學研訓創”一體化功能,將行業企業先進的標準、流程、制度和文化引進到實訓基地建設當中,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真實的職業訓練環境。

    產出“卓越”的成果

    深入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需要“雙高”建設院校產出一批卓有成效的專業課程和教育教學成果,不斷推動職業教育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是開發新技術課程。以企業生產項目、技能競賽項目和科技服務項目等為載體,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內容,更新建設系列微課、微視頻及虛擬仿真實踐項目等信息化教學資源,配套開發代表新技術新技能領域方向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等新形態教材,同時運用MR、VR、AR等信息技術,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普遍應用。

    二是開展“課堂革命”。主動適應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緊緊圍繞課程、課堂、實踐三個環節,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手段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行動導向教學和“互聯網+”教學課堂新生態,在課堂教學創新中形成一批可示范、可借鑒的典型范式。

    三是促進教學成果一體化。聚焦人才培養改革,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將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研究實踐等進行系統集成和一體化培育,不斷總結提煉教育教學成果,形成系統性的改革經驗與范式,提高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的成果績效,實現人才培養從“量變”走向“質變”。

    突破“卓越”的瓶頸

    “雙高計劃”是拔尖性的培優項目,首輪立項建設的院校有197所,占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數量的13.42%。從建設數量上可以看出國家布點對遴選院?!白吭健钡囊?,就是要求這些院校先行先試,大力推動改革、突破瓶頸制約。

    一是在“雙師雙能”上尋求突破。強化職業院校師資人才發展的理念,重點在特聘崗、創業崗、雙崗雙薪、優課優酬等方面形成制度性的突破,建立起以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激發教師投身“雙高”建設的動力與活力,結構性地優化“雙師”素質比例,打造一支能夠勝任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卓越”師資隊伍。

    二是在產教融合上尋求突破。從單一性的校企合作基地向綜合化的產教融合平臺升級,從“虛擬”的校企合作向“實體”的產教運作延伸,深入探索產教融合“實體化”“一體化”的運行機制,著力解決行業企業人才培養參與度和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利用效率等瓶頸問題,做到“真融”“真合”,夯實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校企協同培養的平臺。

    三是在職教國際化上尋求突破。把職業教育國際化作為“雙高”建設的重要指標,開闊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視野,“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建設一批國際通用、世界領先的教育教學標準,為全球職業教育大改革大發展提供“中國標準”和“中國方案”。

     


    日韩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国产99视频在线观看蜜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免费不卡

      <code id="mksm9"></code>